阳春三月,伴着草长莺飞
带着荣耀回到熟悉的地方
回忆起那段志愿时光
明白冬天的句号是春暖花开
春天的盎然是未来可期
郭嘉梁 物联网1801班
“你只是个志愿者而已,疫情那么危险,干嘛要那么拼?”
郭嘉梁选择沉默,一心只想着自己是家乡的一份子,是大学生,是志愿者。所以,要在力所能及中尽己所能,去守护所深爱的地方。
志愿工作的最后一天,下起了今年第一场雨,今日志愿时长停留在10小时后,他冒着雨走进了夜色。
街上戴口罩的少了,关门的小卖铺重新开张了,干枯的草坪变绿了……撑伞走进雨中,感觉到春的临近了。
他想起了自己曾劝说身边的朋友一起参与到志愿者服务当中,每天在网上搜集疫情相关知识和实时信息;想起了好心送来面包的阿姨和过程中的感谢或冷眼,想起了志愿工作明明在一月就已经结束,年后又立即回到了老地方……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付泽文 临床1902班
那几天的天气格外冷,阳光透不过云层。付泽文仅靠一层薄薄的塑料手套撑过了严寒造访,只因方便为居民高效完成手机操作。
口罩就算是紧紧地戴好,依旧不能为面部提供温暖的庇护。因为寒冷,她的面颊冻得像年画娃娃,空气中的霜气染湿了长发,配合她那冻得通红的双手,很多居民都心疼的握着这个小姑娘的手,让她找地方暖合一下。
申领电子市民码的步骤并不算复杂,但是因为电子码与多个小程序都有联系,使其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调出,原本为了居民便利的措施却让很多对手机程序不甚了解的居民糊涂了,也给予了志愿者极大的压力。每位居民都信誓旦旦地坚持自己的“方法”,却又常常被各种注册验证步骤搞得晕头转向。
慢慢地,她将所有手机在申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了然于心,在居民又一次犯了难时,她从兜中再次抽出还没有被捂暖的手:“我来帮您。”
常鸿德 动科2002班
“小伙子,我能坐这吗”。常鸿德一愣,因寒气遮住护目镜,看不清面前的人,听声音是一个老奶奶,便点了点头。
“您是来这等什么人吗?”
“我儿子,等我儿子,我儿子在外省工作前几天回来的现在隔离呢,今天隔离结束。”
奶奶拿出一部老式诺基亚,电话打通了。
“儿子,你怎么还没出来?”
电脑那头的人一愣,“妈,您记错了,是明天。”
“诶呦,明天啊,瞧我这记性,我还在家等你呢。”
“小伙子,我这记性越来越不好了,明天隔离才结束……”
“我送您回家吧,这么晚了。”
“不用了,我再坐一会,回家也是我自己。这疫情反反复复,得有半年没见到他了,你们年轻人用的手机我不会用,每天就看以前的照片……你说说我,跟你在这说话,耽误你工作。”
雪落的夜晚,奶奶戴着一条红色的围巾,她的眼睛看起来雾蒙蒙的,说今年是她的本命年。
董玉娟 城规2001班
志愿过程中受过委屈,被不理解,但依然不能阻挡她对志愿工作的热情。
董玉娟所接触的多为回家心切或刚刚结束隔离的居民,他们因为事先已经经历过细致繁杂的一系列检查工作,如今回到故乡依旧要进行“特殊待遇”,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他们都觉得不平衡:“我又没感染,为什么非要把我们当病人看?”“就这东西我都做过三次了,上个星期刚做完就又做?”“你知道我现在家里多着急么,你还在这拦着我?”
服务主体的特殊性,使得董玉娟接受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充斥着规矩和道德的矛盾,自然还有情绪的宣泄。每当她向干部进行工作汇报,往往得到的答复只有简单的一句“辛苦了”
今天,一位住户情绪激动,在志愿服务点大吵大闹,眼看就要砸起东西来。这时突然走来了七八个干部进行劝阻和安抚。之后董玉娟发现,这个看起来只有她一个人的站岗点,旁边的居民楼中一直有干部们在时刻陪伴着。
你故意藏起的那份担忧,被我偷偷看到了。
梁烁 数控1902班
清早接到电话:“喂,梁烁么?你去接一位从省城回来的老人”。
他便穿上防护服匆匆赶到返乡人员的隔离点,只看到了人山人海。每个人都在等待着自己住所地的“认领”。
刚一进入隔离点,一时间无数双眼睛都聚焦在他身上,他颤抖着声音喊着老人的名字,“聚光灯”瞬间暗了下去,迎面向他走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询问老人得知,他在这里才等了5分钟左右。这样的速度让他惊喜不已:“我本还想着先睡一觉呢!”
送老人去医院并陪他检查完后,老人突然哭了。他说自己已经被隔离了快一个月了,而且儿子儿媳到现在还在等着他,他十分想念家人。
“我看你们都躲着我,我还以为我真感染上了……”
我们不是病人,没有体会过那种恐惧和痛苦,隔离人员需要被尊重和理解,陌生的环境里,志愿者理应让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邢明娇 管理1902班
这个过程不需要声音。
解开绳索,放行汽车,登记信息,挂上绳索。这样的动作她一遍遍地重复着,全程无声,只有一次次的屈膝和弯腰。
没有反复地劝说,没有耐心地讲解,没有身穿防护服,没有或打或闹的志愿生活日常……一根绳索从一头拴到另一头,一颗心静如止水,一个动作贯穿始终。
机械地重复和看起来毫无锻炼机会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邢明娇甘愿做最小的螺丝钉,好比每一项伟大的工程背后都有默默的奉献,他们是“螺丝钉”,更是“助推器”。比起“三月雷锋来,四月雷锋走”,她立足本职能挤能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雷锋精神是崇高的,也是平凡的,是理想的,更是现实的,是我们每个人踮起脚都能够到,伸出手就可以做到的。
志愿无声,“疫”线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