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全会、团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7月3日到9日,土木工程学院“小堤村的初心和使命”社会实践调研团,带领青年学生到邯郸市邯山区小堤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郭延华、团委书记原冬霞、辅导员张高青参加了本次实践活动。
一、精心策划
为了帮助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院团委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多次开会、座谈,认真谋划实践内容,确保社会实践顺利开展。


二、活动开展
7月4日,土木工程学院“小堤村的初心和使命”社会实践调研团赴小堤村举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党委副书记郭延华就实践过程向全体队员提出要求——要充分学习老党员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用心体会小堤村的发展历程,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坚决完成实践任务,全面助力乡村振兴。随后,实践队员参观了华北平原仅存的最大古枣林之一、有“古枣的基因宝库”之称的小堤村枣园。




7月5日,全体实践队员参观了小堤村的村容村貌、平汉战役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及模型展馆。陈列馆完整保存了当年战争留下来的印迹,地下兵工厂模型展馆展出了部分铸造模型和木制模型,真实再现了当年村民支援抗战生产手榴弹和地雷壳的场景。队员们还从这些历史足迹中收集了一些鲜为人知有意义的革命事迹,大家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当年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胸襟和英姿飒爽的风采。




7月6日,全体实践队员参观了小堤村铸铁工艺园。园区内的木制鼓风大风箱引人注目,队员们上前用力地拉上几个回合,体验了当年铁匠们的艰辛,同时感叹着制作者的精湛技艺。参观中大家还了解到,战争时,小堤村民曾为八路军、解放军秘密铸造武器装备;解放后,村里的铸管厂十分红火,人民公社时期,依靠铸铁业,小堤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之初,个体户铸铁一度蓬勃兴起,为了留住传统铸造记忆,该村对铸造厂遗址进行了修缮,同时为了提升内在气质,一大批冀南风格的中式建筑惊艳亮相,小堤村恢复成了观摩性生产工艺园。




7月7日,土木工程学院“小堤村的初心和使命”社会实践调研团在小堤村开展老党员访谈活动。访谈中,实践队员们深入拜访老党员,聆听他们的革命故事,了解小堤村党支部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全体村民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挖掘小堤村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特色以及小堤村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事迹。老党员们表示要永远牢记自己共产党员身份,加强学习,不断实践,传播正能量,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年轻党员树立榜样,做一个永不褪色的合格党员,让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落实在小堤村。


7月7日,土木工程学院“小堤村的初心和使命”社会实践调研团在小堤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宣讲活动。
团队成员们向党员和村民讲述了“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故事,宣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美好未来”思想理念,充分宣扬了坚贞忠诚、勤恳耐劳、勇于奉献、敢于牺牲、永跟党走的爱国精神,表达了当代大学生助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振兴乡村战略目标实现的决心。




三、活动成果
通过本次小堤村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队员们学到了“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小堤工匠精神,体会到了小堤人自强不息、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业精神,弘扬了红军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增进了对国情、乡情和民情的了解,感受到建国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乡村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体会。这些都将深深地激励队员们更加努力学习,完善自我,为振兴乡村、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拟稿人:原冬霞)